【大河财立方 记者 杨萨】 今年以来,一揽子金融政策相继出台落地,全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基本面。河南作为经济大省,金融运行情况如何?
7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举行2025年上半年新闻发布会,介绍上半年河南省金融运行情况、货币政策传导执行情况、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情况、支持涉外经济发展有关情况及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情况。
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6829.5亿元,同比多90.1亿元
上半年,全省金融运行持续向好,金融总量平稳增长,融资结构持续优化,融资成本保持历史低位,为全省经济延续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提供了有力支撑。
亮点一:金融总量平稳增长
6月末,全省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1.7万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较年初增加7259.2亿元,同比多增998.4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4万亿元,同比增长6.9%,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较年初增加4516亿元,同比多增378.3亿元。社会融资规模保持同比多增。据初步统计,上半年,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829.5亿元,同比多90.1亿元。
亮点二: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进一步加强
一是涉农贷款平稳增长。粮食安全、高标准农田建设、夏粮收购等领域信贷支持力度加大。6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2.6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107.1亿元。截至目前,农发行河南省分行已投放夏粮收购贷款116.3亿元,支持粮食企业收购夏粮478万吨。
二是先进制造业贷款增加较多。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6月末,全省制造业贷款余额6670.3亿元,较年初增加816.1亿元。5月末,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5540.5亿元,较年初增加608.7亿元。
三是基础设施贷款持续增加。6月末,全省基础设施贷款余额1.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468.9亿元;投向基础设施领域的中长期贷款余额1.4万亿元,较年初增加587亿元。
四是一般消费贷款较快增长。重点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扩围增效。6月末,全省住户一般消费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7230.3亿元,较年初增加355.1亿元。其中,汽车贷款余额223.2亿元,较年初增加21.2亿元。
亮点三:贷款利率稳中有降
6月份,全省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81%,同比下降0.41个百分点。其中,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38%,同比下降0.42个百分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16%,同比下降0.42个百分点,居民和企业贷款利息负担进一步减轻。全省存量贷款利率持续创历史新低,6月末已降至3.94%,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全省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规模合计5463亿元
从二季度数据看,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在全省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金融供给保持充裕。积极跟进对接债券市场“科技板”政策,支持企业不断拓宽融资渠道。上半年,全省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规模合计5463亿元,同比多增324亿元。
二是货币政策工具量价协同效应有效发挥。据初步统计,二季度全省累计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377.4亿元,同比增加25.7亿元。在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政策的支持下,邮储银行新乡市分行为中原农谷康养社区项目授信5.5亿元。债券市场方面,全省已有3家企业相继成功发行科技创新债券,金额达18亿元。
三是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近年来,全省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利率市场化改革要求,贷款利率不断下行。今年二季度启动了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试点工作,从企业融资透明化与成本可视化的视角,推动企业融资环境进一步优化。
协调推动、跟踪问效,落实落细金融“五篇大文章”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凝聚全省金融系统合力,强化协调推动、跟踪问效,确保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落实落细。
科技金融增量扩面。截至6月末,全省已投放符合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条件的贷款余额244.1亿元。科技型企业贷款保持快速增长,截至5月末,全省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5%。
绿色金融提质增效。截至6月末,全省已累计投放符合碳减排支持工具使用条件的贷款465.8亿元。截至一季度末,绿色贷款余额9836.3亿元,比年初增加1083.5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重达10.6%,较上年末提高0.6个百分点。
普惠金融精准滴灌。截至6月末,全省普惠小微授信户数达241.8万户,同比增长1.1%;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3103.9亿元,同比增长12.6%,投放中原农谷专项贷款余额332.5亿元。
养老金融破题开局。截至5月末,全省养老产业和养老机构贷款余额70.4亿元,首笔3600万元符合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使用条件的养老产业贷款落地。
数字金融赋能升级。推动金融机构制定数字化转型规划,会同省委金融办编印《河南省数字金融产品手册》,全方位宣传推介,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和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力度,促进提高数实融合水平。截至5月末,全省数字经济产业贷款余额1030.3亿元,同比增长13.8%。
全省共有6家银行、44家分支机构加入外汇展业改革试点
上半年,外汇局河南省分局着力抓好外汇管理政策传导落实,发挥金融支持稳外贸稳外资重要作用,助力河南省涉外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持续提升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水平。上半年,全省410家优质企业共办理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业务3.47万笔,金额合计427亿美元;全省18家跨国公司、149家境内外成员企业开展跨国公司资金集中运营业务。
二是持续加强企业汇率避险服务与政策帮扶。加强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宣传和汇率避险工具普及推广,举办“心连心 手牵手”民营出海企业宣导会,覆盖全省200余家大型民营企业。上半年,全省涉外企业通过远期、掉期、期权等外汇衍生品规避风险金额64亿美元,新增汇率避险首办户企业1002家,套保率22.88%,较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
三是稳步推进银行外汇展业改革。构建事前尽职调查、事中差异化审核、事后监测报告的全流程展业框架,推动银行统一简化外汇业务流程,便利外汇业务办理,支持外汇产品创新。截至6月末,全省共有6家银行、44家分支机构加入外汇展业改革试点。
全省跨境人民币收付合计1806.9亿元,同比增长30.8%
按照人民银行总行工作部署,全省跨境人民币业务启动以来,目前已有近1.2万家企业办理该项业务,累计结算额超过1.7万亿元人民币,业务覆盖192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助力全省稳外贸、稳外资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制定专项工作方案,会同政府有关部门共同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实现扩面、增量、提质。
一是政策惠及面不断扩大。上半年,全省共有4349家企业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其中“首办户”(也就是首次办理该项业务的企业)新增965家。
二是结算量稳步增长。上半年,全省跨境人民币收付合计1806.9亿元,同比增长30.8%,收付总额创同期历史新高、居中部六省首位。其中,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1224.2亿元,同比增长34.5%。
三是业务便利性持续提升。银行机构通过单证电子化审核,简化跨境人民币结算流程,对优质企业提供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便利化服务,全省纳入便利化服务范围的优质企业达473家,较去年新增103家。建立问题诉求反馈—响应机制,及时收集企业在业务办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分类研究、推动逐项解决,进一步提升企业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的获得感、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