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工 4 小时翻 8 吨垃圾找儿童手表,这一行为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从一方面看,环卫工的努力展现出他们的善良与责任感,为了帮助孩子找回手表,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在垃圾中翻找,这种暖心之举令人感动。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儿童手表丢失在垃圾中,也反映出社会管理和个人保管方面存在的问题,这让人感到堵心。这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感谢环卫工的付出,更要重视物品的保管和社会管理的完善,避免此类情况的再次发生。
相关管理部门还要充分考虑
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
劳动者权益的切实保障、服务边界等综合因素。
近日,广东游客卢女士称,孩子将儿童手表放入高铁列车的纸质垃圾袋中玩耍,下车时不慎遗忘在列车上。次日上午,卢女士拨打12345热线求助。两名环卫工人花费4小时徒手在8吨垃圾中找到了手表。
7月13日,“2名环卫工高温下翻8吨垃圾找儿童手表”等多个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环卫工高温下花4小时翻8吨垃圾
帮游客找回儿童手表
近日,据媒体报道,7月1日下午,来自广东深圳的卢女士一家乘坐高铁从太原抵达大同。在列车上,孩子将儿童手表装入干净的纸质垃圾袋中玩耍,下车时不慎遗忘在列车上。
出站后,卢女士向大同南站派出所求助。由于儿童手表具备定位功能,经查询发现,手表定位仍显示在大同南站,卢女士判断手表已被当作垃圾处理。
卢女士说:“第二天我们预约了去云冈石窟景区参观,也不能‘追着垃圾跑’,便有了放弃的想法,可定位明明知道在哪里,于是有人推荐我们拨打市政服务热线。”
大同市新城环境公司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与卢女士取得联系,经追踪,确定手表已随垃圾进入中转站挤压箱,但箱内有约8吨垃圾,寻物难度陡增。为尽快找回失物,大同市新城环境公司紧急将垃圾转运至富乔垃圾焚烧发电厂空地。
两名环卫工人徒手在垃圾堆中翻找,4个多小时后,终于在堆积如山的垃圾中找到丢失的儿童手表。当晚,手表被送还至卢女士手中。
事后,卢女士曾发红包感谢两位环卫工,但被婉拒。
环卫工高温下翻找垃圾
当地媒体:展现城市服务温度
当地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强调大同市从12345热线响应到环卫工人执行的全流程高效协作,展现城市服务温度。
大同市新城环境卫生工程有限公司也曾在自己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上转发了当地媒体的报道。
记者注意到,转发的其中一篇相关报道已删除。
网友质疑此举浪费人力
谁来心疼环卫工人?
新闻报道发出后,这一“暖心故事”遭到了网友的普遍质疑,认为“这样的故事根本看不出来哪里动人,也不值得宣扬推广”“这样的行为有必要吗?”“如果是人工耳蜗等关乎救命、要紧的工具还可以这样做,一个儿童手表有必要这样翻找吗?”
还有网民认为,相比于一个儿童手表,环卫工高温作业4小时的人力成本、垃圾转运处理费用远超物品价值。同时,上述所谓的“暖心报道”,无视基层工人的付出,高温下徒手翻找垃圾存在健康风险,报道也未提及对环卫工人的额外补贴或防护措施。
事实上,网友们的质疑并非没有道理。首先,从产品属性来看,儿童手表并不属于不可替代性产品或紧急必需品。其次,从劳动者权益保护的角度,虽然场地内装有风机,但让环卫工人冒着高温在垃圾场中连续作业,此举也值得商榷。
官方回应:此次并非特殊个例
“只要百姓有需求,我们肯定去做”
7月13日,记者就此事致电了涉事环卫公司的上级部门大同市城市管理局。
该局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此前也有过帮市民寻找失物的先例,此次并非特殊个例,“这种事情是谁有需求,就可以去找,不能说值不值。做啥是值,做啥不值?我们认为这是我们该做的,应做的事情,不要把它放得太高,也不要把它放得太低。只要老百姓有需求,我们肯定去做。”
这样为民服务的态度值得肯定,但相关管理部门还要充分考虑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劳动者权益的切实保障、服务边界等综合因素。12345等城市服务热线也应建立更科学的价值评估体系,如区分 “紧急救命物品” 与 “普通失物”等,在满足民众需求与资源优化间找到平衡。这些考量才是检验一座城市治理能力的关键指标,也是政府提升便民服务水平的必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