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工 4 小时翻 8 吨垃圾找回儿童手表,这一行为引发了网友的激烈争论。一方面,有人认为环卫工的付出值得赞扬,他们在看似平凡的工作中展现出了对生命的关爱和责任,找回手表的举动温暖人心,这种精神值得肯定。另一方面,也有网友质疑花费 4 小时翻 8 吨垃圾是否值得,认为这可能会影响到他们本职工作的效率。然而,当地官媒删除报道的行为却引发了更多的质疑,官媒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其删除报道的举动是否恰当,是否掩盖了某些真相,这也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无论如何,这一事件都引发了我们对社会价值和责任的思考。
极目新闻记者 张皓
近日,山西大同,“两环卫工徒手翻8吨垃圾帮游客找到儿童手表”一事,被网友质疑“浪费人力、不体恤工人”。7月14日,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最初报道这一事件的当地官媒已删除了报道。
据媒体此前报道,7月6日,广东深圳游客卢女士分享了她来大同旅游的难忘经历:7月1日下午,卢女士一家乘坐高铁从太原抵达大同。列车上,孩子将儿童手表装入干净的纸质垃圾袋中玩耍,下车时不慎遗忘在列车上。出站后,卢女士立即向大同南站派出所求助。由于儿童手表具备定位功能,经查询发现,手表定位仍显示在大同南站,卢女士由此判断手表已被当作垃圾处理。
“第二天我们预约了去云冈石窟景区参观,便有了放弃的想法,可定位明明知道在哪里,于是有人推荐我们拨打热线12345。”次日上午,卢女士拨打了12345热线向大同市城市管理局求助。大同市新城环境公司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与卢女士取得联系,经追踪,确定手表已随垃圾进入中转站挤压箱,但箱内有约8吨垃圾,寻物难度陡增。
为尽快找回失物,大同市新城环境公司紧急将垃圾转运至富乔垃圾焚烧发电场空地。两名环卫工人不惧脏乱,徒手在垃圾堆中逐一翻找。经过4个多小时的不懈努力,当日16时50分许,丢失的手表终于从堆积如山的垃圾中找到,并于当晚送还至卢女士手中。
“这么热的天,谁愿意为陌生人去翻垃圾?大同做到了。真的太感动了,特别感谢环卫工人。”卢女士激动地说:“我们几度想要放弃,因为毕竟不是个大物件,人家会上心吗?是他们的坚持感动了我们。大同不仅风景美,人心更美,这次经历让我们全家对这座城市留下了温暖的印象。”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一则“暖心故事”,却引来众多网友的普遍质疑:“这有必要吗?”“谁来心疼环卫工人?”“为价值几百元的手表耗费如此公共资源是否合理?”“高温下徒手翻找垃圾4个多小时,是否缺乏了对基层劳动工作者的体恤与共情?”
有媒体评论,虽然此前也有“众人翻8吨垃圾找到仅8克重的人工耳蜗”等相关报道,但相比“人工耳蜗”等救命物品,儿童手表显然不属于紧急必需品。政府部门对市民诉求的响应确应保持温度,但更需要建立更科学的价值评估体系,在“有求必应”与资源优化间寻求平衡。
对此,大同市城管局副局长肖志刚回应:“不能说值不值,老百姓有需求,我们肯定去做。”
目前,大同日报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在8吨垃圾中“大海捞手表”!大同两位环卫工感动深圳游客》报道已删除,大同市新城环境卫生工程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转发的报道也已删除。
此前,游客卢女士为表感谢,发送红包给两位环卫工人被婉拒。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许多网友关心上述两名环卫工人额外辛苦做了事,有关部门慰问表扬奖励了吗?
7月14日上午,极目新闻记者就此询问了大同市城管局和大同市新城环境卫生工程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他们表示不清楚情况,将向上级汇报,并留下了记者的电话。截至发稿,记者暂未获回复。
(来源:极目新闻)
上一篇:40℃+!河南发布高温红色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