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说乔布斯和马斯克这样的人有真正的朋友,他们有同事,有伙伴,有伴侣,但要说他们有志同道合、肝胆相照的朋友,恐怕没有。
不是说他们没有交朋友的想法,比如马斯克曾想跟贝索斯、盖茨、谢尔盖·布林等做朋友,但都失败了。
山高我为峰,人到了某种程度后,就是身边空荡荡,一个人没有同类了。
在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可以真正影响到他,当然他也不允许出现这样的情况,不管这个人是谁,都不能让他丧失自己的主体性。
唯我独尊,特立独行,乔布斯、马斯克都是这样的个性,唯有极致的个性才能促使他们达成卓越。
从乔布斯到马斯克:真正的成功者都是不被驯化的人,他们不随大流
普通人很难如此,普通人都是活在各种关系里,注意力分散,内心游移不定,一会这样想,一会那样想,六神无主,自欺欺人。
好像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自命不凡,但实际上是自我感觉良好,跟周围人是差不多的观念和性格。
“生活就是这样,你不过是活着而已!”乔布斯在年轻时候就意识到这个世界有问题,他后来告诉年轻人,只要意识到一个简单的事实之后人生就会变得无比宽广:
你所谓的生活,是由那些根本不如你聪明的人构建起来的。你可以改变它,你可以影响它。你可以创造你自己的东西,让别人去使用它。
乔布斯是那种有灵性的人,他观察到社会上人们都是差不多的追求和人生轨迹,上学、工作、结婚生子、多挣钱、消费、老去。这样的人生不是他想要的,他不愿意随波逐流。
没有人会是一座孤岛,除非他既强大又乐观。
人的能力比他想象的要强。马斯克认为大多数人往往自我设限,压抑了自己的可能性,不知道、也不愿意去看看自己究竟有多大的发展空间。
小时候的马斯克就跟周围的人格格不入,他看起来就“不正常”,幸好是他有个好母亲,包容了他的个性,让他能够发展自我。
我认为人生不应该仅仅只是解决日常琐事。如果只是如此,如果所有的生命都耗费在解决日常琐事上,那么我们干嘛还要每天起床呢?
必须承认不同的人觉悟的时间不一样,从这点来说马斯克比乔布斯更“先进”,他在小时候就在思考人类命运等宏大的问题了。他在读《银河系漫游指南》这本书的时候就很认同“最难的部分其实是‘提出正确问题’”的观点:
这让我思考生命的意义、规模,以及宇宙的目的、答案。我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必须扩大人类“意识”的范围和规模,从而才能更好地提出“接近答案”的问题。
所以他必然不会接受那种“努力赚钱然后以消费为乐趣”的生活方式。他理解世俗的热闹,但他宁愿孤独也不肯过那种生活,因为不符合他对人生和世界主张。
君子役物而不役于物,人是目的本身而非工具!
太多人沉迷于鸡毛蒜皮的小事了,是是非非,恩恩怨怨,折磨了他们一生,他们忽略了真正的价值所在。
随大流不值得,“趋利避害是人类的共性,可大家都追求这样一个过程,最终就会挤在低处,像蛆一样熙熙攘攘。”大家读过王小波的书吧,他曾写过《一头特立独行的猪》:
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原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因此,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做自己,不要那么“正常”,周围的人都如此不见得就必须如此,什么是对的事,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事,要问你自己心,要独立思考,而不是迎合世俗的观念。
当然这样就意味着格格不入,那就格格不入好了。别人怎么看、怎么想、怎么说,其实无所谓,只要你不在乎。
票子、房子、车子,不停地换更贵的只为了满足虚荣心,把人生的价值建立在攀比上,这样就是把自己当成了工具,人为物役而不自知。
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总之,要看清楚人世间的把戏,不要被假象所迷惑,不要被别人的叙事所欺骗,要发挥自己的创作性,真正成为自己。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不要以完人为追求,正如国内一位企业家所言,做完人很痛苦,也没必要:
我们为了修炼成一个完人,会抹去身上许多棱角,自己的优势往往被压制,成了一个被驯服的工具。
所以让自己成为自己是一种责任,世界本来就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多样性、多元化就是幸福之源。
没有参差百态就无所谓创造,好的人从来不画地为牢,但要忠诚于内心,给自己的人生找个魂牵梦萦的主题,有意识、有方向地前进。
历经千辛万苦,做成一件傻事情。这才是人生莫大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