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专业之中,有一个堪称全国独一无二的存在——学做宝剑专业。每年该专业仅招收约 30 名学生,然而其就业率却几乎达到了 100%。这意味着每一位从这个专业毕业的学生,都能顺利踏上工作岗位。令人惊叹的是,其中还有人月薪近两万,在薪资水平上展现出了极高的竞争力。这个专业不仅传承了古老的宝剑制作技艺,更培养出了一批批技艺精湛的人才,为宝剑制作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这一传统工艺得以延续和发展。
仙侠、武侠剧中,主角会在危急关头抽出自己的武器,保护自己或他人,而这个武器,往往不是刀就是剑。
无论是“90后”的童年回忆“倚天剑”和“屠龙刀”,《仙剑奇侠传》中因龙葵之血而成的“魔剑”,还是近些年爆火的《苍兰诀》中杀死小兰花的“承影剑”,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蕴含着强大的力量,需要锻造人付出巨大代价。
现实中,这些剧组所用的刀剑道具,往往来自浙江西南部,一个被誉为“宝剑之邦”的小城龙泉,这里的龙泉青瓷宝剑技师学院则拥有全国唯一一个刀剑工艺专业。
该专业学费全免,每年仅招收30名左右的学生,毕业设计是独立锻造一把完整的剑。“学生就业率几乎是100%,平均月薪六千元左右,有个2019年毕业的学生去了大师工作室,月薪能有快2万元。”刀剑工艺教研组组长叶宗龙介绍。
但学生也不仅是为钱而来,有人怀揣武侠梦,在制剑的过程中体会江湖;有人打算子承父业,来学校取长补短、精进技术;还有人纯粹热爱这首“铁与火之歌”,为炽热的刀剑浸入水中的那一刻发出的“呲呲”声着迷。
在铸剑。图/受访者提供
【1】“子承父业,我从小就有武侠梦”
锻工、打磨、淬火,剑身、剑鞘、装具,不厌其烦地重复相同的步骤,日复一日做着固定的部件,这就是柳晨亮长达九年的生活写照。
2016年,初中毕业的柳晨亮进入了龙泉青瓷宝剑技术学院,在刀剑专业开始了为期五年的学习,学业完成后他选择留校任教,工作之余又拜了师傅继续精进手艺。如今,他成为一名班主任,手下带了一批和当初的自己一样,初出茅庐的学生,同时也受到行业认可,获得了非遗传承人称号。
“打铁确实很累,铸剑的工作非常枯燥,天天拿着个铁锤叮叮当当地打,绝大多数人都很难坚持下去。”传统工艺的学习讲究耐心,半途而废者不少,学成又转行的也有,柳晨亮能长久地做下去靠的就是一颗初心。
“我父亲是做剑的,家里墙壁上、衣柜里都挂着宝剑,所以从小就有兴趣了,后来电视剧看多了萌生武侠梦,就更坚定要学制剑了。”手艺是学无止境的,柳晨亮在不断成长,他的学生们也在不断成长,双重的成就感令他心火不熄,热爱只增不减,“这行当虽然苦,但并不苛刻,基本是熟能生巧,只要能坚持下去,结果总不差。”
学生打造的剑。图/受访者提供
铸剑这条路上有许多和柳晨亮相似的人。年仅20岁的吴浩南正在龙泉青瓷宝剑技术学院读高三,当年报考时,刀剑专业是他的第一志愿,因为剑身上那种独特的艺术性,他生发出纯粹的喜爱。
“来学校的第一堂课,班主任让我们用他们打完练习的剑胚,把剑胚打弯又打直,打直又打弯,当天我满手都是水泡。”这是吴浩南过往三年学习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幕,他初次领悟到,铸剑是门反复的艺术,而今三年过去,他已经接受了过程中的乏味,将目光投注在更深层的奥义上,“我从不后悔当初的选择,毕业后我还想再找行业内的师傅深入学习,学校教的仍然有限,我需要突破更高难的技术。”
【2】“铁与火之歌”
柳晨亮的铸剑生涯延伸出几代人的脉络,幼时的他常为父亲制剑的身影驻足,理想由此深埋,在踏上这条道路之初,老师为他引路,陪他成长,当他羽翼丰满,有资格教授他人时,他又把知识和经验传递给下一代人。
据龙泉市政府官网,龙泉宝剑是首批国家非遗和浙江省十大历史经典产业,目前有市场主体3000多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月均出口刀剑达40余万把。
“老一辈从事这个行业的工作者,他们是靠子女去传承,保护自己家的技术,但单靠子代传承,人员是非常少的,我们学校成立这个专业,也是为了培养更多的新鲜血液,尽量规避技术失传的风险。”他说。
该校刀剑工艺教研组组长叶宗龙告诉九派新闻,刀剑工艺专业于2010年开设,每年招收30人左右,学生平均年龄在15岁左右,男女皆有。
对于招生,叶宗龙称除了统一的招生标准外,没有特殊要求,只要热爱这个行业、耐得住性子就行,“这个行业还是很苦的,没几年学不下来,又是体力活,抡的大锤可能有四五斤,铸剑炉的温度也很高,夏天把锻打过的铁剑入炉烧红后,再放进冷水‘淬火’,直接就蒸桑拿了。”
学生上实践课。图/受访者提供
尽管刀剑专业听起来武侠气息浓厚,但除了专业实践课,并无太多特殊。在这里,学生同样有文化课,同样需要通过期末考试,做毕业设计;不同的是,这里的期末考试可能是选择打造刀剑的某个部位,毕业设计大概率是完整地锻造一把刀或者剑。
因为存在刀剑管制,所以学生造出来的剑不会对外售卖,有的放在学校展厅展出,有的被相关企业买走。
对于就业,叶宗龙称“几乎是100%”。有的学生因武侠梦而来,毕业后选择开网店卖自己做的刀剑;有的子承父业,回家接父母的班;有的进了相关企业;还有的选择跟行业师傅当学徒,继续深造后再出来开自己的工作室。
“我们招的人比较少,行业又有需求,所以学生基本从事相关工作。平均月薪大概是六千元,自己做工作室、开网店就不好说了,一场直播卖爆了销售额几万元、几十万元都有可能。”叶宗龙道。
九派新闻记者 李杨 实习记者 秦欣然
编辑 王佳箐 任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