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石台沃土涌“智”浪 青山绿水里的“农业革命”
创始人
2025-07-09 00:41:17
0

晨光熹微,池州市石台县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的智能温室里,数字化控制系统正精准输送着肥水;兴野智林公司的组培实验室内,半自动灌装机高效运转,培育着抗病率提升60%的克隆种苗;皖南野生菌种厂的繁育基地中,与云南野生菌保护发展协会合作的羊肚菌栽培种正茁壮成长……在皖南这片青山绿水间,一场以科技为笔、以创新为墨的农业革命正悄然铺展。

番茄架下的“数字革命”

走进石台县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仿佛踏入一座科技感十足的未来农场。玻璃温室内,4.56万平方米的智能化种植空间开阔明亮,立体栽培架上的无土栽培番茄正在无盲区监控系统的全方位监测下茁壮生长。藤蔓沿着牵引绳攀爬,一串串红如玛瑙的果实垂挂下来,宛如晶莹的红葡萄。

“过去浇水施肥全凭‘土经验’,现在靠‘云大脑’!”产业园技术主管韩一人轻点电脑,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正驱动着自动控温仪与水肥一体化测控系统。这套由AI算法赋能的数字化控制系统,能将定制化营养液以毫米级精度输送至每株番茄根部——当传感器检测到某株番茄“缺水”,水肥管线便会像智能输液管般自动启动滴灌;若温室“体温”超过设定温度,通风系统立即如空调般调节至最佳区间。

无土栽培番茄。丁长杰摄

这座充满“科技范儿”的产业园,已建成智慧温室控制系统、自动化作业等先进技术模块。通过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不仅带动了全县种植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规划了研学板块,将成为学生们体验现代农业的实践课堂。“2024年,我们园区的销售额达到了960万元,番茄亩产超过了传统大棚的两倍,试采摘阶段日均产量就达到了8—10吨。”韩一人拿起一串番茄,自豪地展示,“这些番茄很受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消费者的欢迎,我们的销售订单已经排起了‘长队’。”技术当家,让小小番茄也能成为市场竞相追捧的“香饽饽”。

除了高产的番茄外,园区还在积极培育新品种。“我们又培育了1800亩新品种西瓜,预计7月15日定植,40天左右就能成熟,到时候欢迎大家来吃瓜。”韩一人笑着说。

如今,园区正通过“智能监测-数据调控-精准种植”的模式,让传统农业在科技赋能下焕发新生。在这里,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

实验室里的“绿色芯片”

“每小时可生产1200至2500杯培养基,相当于传统人工10天的工作量。”在石台县兴野智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半自动灌装机生产线正发出规律的运转声,总经理陈野牧指着省内唯一这套设备介绍道,透明的培养瓶在传送带上有序排列,宛如一条流动的科技生产线。

培养瓶。江雪飞、徐敏可供图

培养基灌装完成后,培养瓶需经过40至60分钟静置,再进入分苗室进行精细化操作。“每批苗都有‘数字身份证’,从母本选择到温湿度控制全程可追溯。”陈野牧说。依托石台84.68%的森林覆盖率与富硒土壤优势,公司将研发中心从合肥迁至此地,让实验室里的“科技芯片”既能在精准调控中生长,又能适应自然环境。

步入恒温恒湿的无菌育苗室,六层高的立体培养架如“垂直森林”般矗立,28万瓶培育瓶中,铁皮石斛、九华黄精等中药材种苗正舒展着翡翠般的新芽。“这些是运用组培克隆技术培育的第二代克隆种,与母本遗传一致性达99.9%。”陈野牧轻轻拿起一瓶种苗,瓶内两三公分长的幼苗在人工光源下泛着光泽,“抗病率提升60%,产量能实现翻倍——传统育种要一两年才能完成的事,我们在实验室里就能精准控制。”

如今,“实验室育苗+基地示范+农户种植”的模式已在石台落地生根。公司与国储林项目、家庭农场签订合作协议,为农户提供脱毒种苗与技术服务,散户种植成活率显著提升。“去年带动周边农户户均年增收2.3万元。”陈野牧指着培养架上半年后将被运往青阳县庙前镇的200万株九华黄精种苗说,“这批种苗一年后可实现5000亩林下种植,把生态优势真正变成了产业动能。”

夕阳透过实验室玻璃幕墙,给满架的培育瓶镀上金边。这些诞生于无菌环境的“绿色芯片”,正带着标准化生产体系的密码,奔赴山野林间,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培育的新希望。

菌菇棚里的“科技魔法”

“这些羊肚菌正在进行菌丝培育,培育良好的菌丝可让羊肚菌亩产提升30%。”冬日清晨,皖南野生菌种厂繁育基地内,技术员董杨正蹲在菌棚里检查大棚内的温湿度和营养包吸收情况。一排排黑色菌棚下,羊肚菌栽培种在富硒土壤中萌发出嫩白菌丝,宛如一场静默的“科技生长秀”。

菌菇棚。丁长杰摄

“我们与云南野生菌保护发展协会合作,正在对石台本地的野生竹荪进行菌种分离提纯。”董杨指着实验室培养皿中的菌丝介绍,这套从母种分离到栽培种扩繁的标准化流程,让野生菌“穿上”科技外衣——通过显微镜观察菌丝活性、恒温培养箱控制萌发温度、基因测序仪测定基因序列,原本依赖自然生长的野生菌,如今在实验室里实现了“基因复刻”。

在生产车间,一条半自动菌棒生产线正高速运转。木屑、麸皮等原料按精准配比搅拌,经高压灭菌柜121℃高温灭菌处理后,由人工完成接种封装。“这套设备每小时可生产2000袋菌棒,相当于20个工人的工作量。”厂长吴果翻开生产日志,数字化管理系统清晰记录着每批菌棒的生产日期、营养配方和灭菌参数,“就像给菌棒发了‘电子身份证’,全程可追溯。”

横渡镇创新推行的“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让科技成果落地生金。该镇琏溪村党支部书记任福贵站在120亩羊肚菌基地前感慨:“过去冬天是农闲季,现在靠科技轮作种植,去年村里仅羊肚菌就增收240万元。”黑色菌棚在阳光下泛着微光,菌棚内温湿度适宜,为菌菇生长创造最优条件。

夕阳西下,这个安徽省内首个野生菌繁育基地仍在演绎科技变革。这些源自大山的野生菌种,正通过组培克隆、智能温控等技术,完成从“山林珍馐”到“产业明珠”的蜕变,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

智慧大棚里的数字化控制系统替代了锄头上的汗水,组培实验室的克隆技术搅动起山林的经济脉动,野生菌繁育基地的菌棒中孕育着产业升级的种子。这或许正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当科技的翅膀翱翔在希望的田野上,绿水青山就能真正变成金山银山。(徐敏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外卖大战”今日再起 《外卖大战今日再起》今日,外卖大战再度拉开帷幕。各大外卖平台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在配送速度、优惠力度和...
南凌科技:截至2024年末,公... 证券日报网讯 南凌科技7月11日发布公告,在公司回答调研者提问时表示,截至2024年末,公司在全球建...
岚图FREE+上市,华为靳玉志... 凤凰网科技讯 7月12日,2025岚图用户之夜暨岚图FREE+上市发布会”举行,定位“极智驾享大五座...
纠错可领数千元奖励?AI玩“套... 如今,一些 AI 竟玩起了“套路”。用户满怀期待地寻求纠错帮助,却遭遇了“虚假赔偿承诺”。原本以为能...
便携式多普勒流量流速仪的特点体... 【型号推荐:RS-BXLX,工业级品质,精准可靠】 在复杂多变的水文环境中,准确、快速地测量流量和流...
金正恩会见俄外长拉夫罗夫 金正恩会见俄外长拉夫罗夫,这一重要会晤彰显着朝俄两国紧密的外交关系。在会晤现场,金正恩展现出坚定的领...
游客在洪崖洞遭红衣女子拉拽拍照... 在洪崖洞,一位游客正沉浸在这美丽的景致中,却不料被一名红衣女子突然拉拽,要求拍照。游客礼貌拒绝后,竟...
中航光电获得发明专利授权:“换...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中航光电(002179)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换电...
湖北能源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湖北能源(000883)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美欧临时贸易协议或告吹,美媒披... 美欧临时贸易协议或告吹,这一消息引发广泛关注。美媒披露,其背后原因主要在于双方在一些关键贸易条款上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