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选首次激辩中,“如何对付外国人”这一议题引发激烈交锋。一方强调需加强边境管控,以保障本国安全,认为某些外国人可能带来治安等问题,需严格筛选入境人员。另一方则主张在保持一定秩序的同时,不应过度排斥外国人,应看到他们对日本经济等方面的贡献,倡导通过教育和融合来促进多元共处。这场激辩反映出日本社会在对待外国人态度上的分歧,也凸显出如何平衡国家安全与多元包容这一棘手难题,将对日本未来的发展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日本参议院选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与往年不同的是,“外国人问题”首次成为各政党的竞选焦点。在社会高龄化、少子化、劳动力不足的背景下,外国人的接纳与管理,不再只是边缘议题,而成为了各政党表态的关键方向。
那么,日本朝野各政党在此次参议院大选中,对于“外国人问题”都有哪些竞选主张?
我们来做一个分析归纳:
一,保守派政党主张“限制外国人”
在此次选举战中,以参政党、日本保守党、日本维新会、国民民主党为代表的保守阵营,将外国人问题置于主要的竞选纲领之中。
1,参政党:旗帜鲜明提出“日本人优先”
参政党主席神谷宗幣明确指出,“不能为了廉价劳动力而无限制地接纳外国人”,主张“日本人优先(Japan First)”。该党候选人在街头演说中频繁指责外国人压低日本人工资、占用社会资源,甚至质疑中国制造的太阳能板存在“窃密风险”。
参政党主席神谷宗幣在各政党主席讨论会上,提出“日本人优先”
在冲绳选区,参政党候选人和田知久在街头演说时称:“当前的政治结构已经在不合理地优待外国人”,批评外国人轻易取得驾照、享受奖学金,甚至造成严重交通事故。他们提出应限制外国人福利,纠正对日本人的“不公平”。
2, 日本保守党:直言“中国人是潜在间谍”
保守党代表百田尚树更是言辞激烈,称中国富人“像炒房一样抢购日本住宅”,引发房价高涨,甚至暗示“中国人有可能成为间谍”。该党的整体论调就是:外国人涌入导致社会不安、犯罪增加、日本传统文化被稀释。
3, 日本维新会:取消外国人免税制度
日本维新会代表吉村洋文主张取消外国游客的消费税免税制度,认为“连日本人都在交税,为什么外国人可以免税?”他声称,光是这项改革,每年就可以多赚3000亿日元(约150亿元人民币),就足以支持全国高中免学费政策。
4,国民民主党:主张征收“空屋税”,遏制外国人炒房
国民民主党代表玉木雄一郎警告说:“外国资金正在推高东京房价”,因此主张对非自住性质的住宅征收“空屋税”,本质上是对外国人购房进行规制。
日本主要八个政党主席
二,左派政党坚持“包容与融合”,反对排外主义
与保守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立宪民主党、日本共产党、社民党等左派政党主张构建“多文化共生社会”。
1,立宪民主党:明确支持多文化共生
立宪民主党代表野田佳彦表示,“打造多元文化共生社会应是国家目标”,不应以外国人为替罪羊来掩盖社会结构性问题。
2,日本共产党:揭穿“排外谎言”
日本共产党委员长田村智子指出:“真正剥夺日本人生活质量的,并不是外国人,而是错误的经济政策。”她强调,在日本工作的外国人也缴纳税金、支撑各行各业,是日本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这次选举中,绝不允许“排外主义”抬头。
3, 社民党:不应用“外国人”标签概括一切
社民党主席福島瑞穂指出:我们反对战争,也反对排外主义。将许多社会问题简化为“外国人问题”,只会掩盖真正的结构性问题。
三、执政党主张对外国人实现“有序管理”
1,自民党:回避议题,优先经济政策
尽管自民党作为执政党在制度上积极推进外国人劳动力引进政策,但在这一次的选举战中几乎避谈“外国人”问题。自民党国会议员古川俊治表示:“选举战中有太多优先议题,外国人议题并非主要。”
不过,石破茂首相一句“外国人学习日本语、日本习俗太麻烦,需要政府承担费用”却引起轩然大波。不少网友批评首相贬低日本文化,也质疑其政策立场过于迁就外国人。
2,公明党:强调“规则与秩序”
作为联合执政的公明党主席,齐藤铁夫明确主张要将“非法滞留者清零”,并表示“共生社会的前提,是相互守法”,强调要在法律框架内规范接纳外国人的政策。
在7月20日投票的这场参议院大选中,“外国人政策”之所以会第一次成为辩论焦点,反映出日本社会的内在矛盾与不安:既想吸引外国人来弥补因“少子老龄化”问题造成的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又担心外国人不遵守日本法律与社会秩序、不尊重日本文化。既想引进外国人投资来活跃日本经济与金融,又担心外国人拿着整捆的钱只炒房不干实事。
结果,保守派强调“排他护己”,左派坚持“包容共生”,中间政党则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左右摇摆。“如何对付外国人”的政策争论凸显了各政党在经济、安全与文化认同上的深刻分歧,也反映了日本社会在全球化与民族主义之间的撕裂。
如何在接受外国人的同时促进文化融合、增进相互理解?参议院选举的结果将直接影响这一政策的走向。若执政的自民党失利,那么在野党可能会推动针对外国人的更极端的监管或不公正的“共生”政策,让在日外国人尤其是中国人的日子趋于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