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科技赋能,奋力建设科技型卓越企业集团
创始人
2025-07-07 11:21:46
0

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创新已成为重塑全球竞争格局的核心变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就是生产力,企业赖之以强,国家赖之以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特别是以ChatGPT、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不断取得突破,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范式变革。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

中信集团应改革开放而生,经过46年的不懈创新探索,现已发展为一家大型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业务涵盖综合金融、先进智造、先进材料、新消费、新型城镇化等领域,总资产超12.3万亿元人民币。近年来,我们锚定打造世界一流科技型卓越企业集团目标,加大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力度,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新突破,为大型综合性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中信方案”。

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 张文武

科技引领,燃动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中信集团始终将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重要战略部署,制定实施了“十四五”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发展专项规划,坚持“向科技创新要生产力”,以数字化推动管理模式革新和生产方式重构,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1. 强化技术攻关,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

我们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竞争前沿,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奋力建设原创技术“策源地”。集团制定实施了研发投入利润加回政策,每年安排10亿元科研经费支持子公司开展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技项目,激活了“一池春水”,取得了累累硕果。

中信银行“凌云工程”打破国外主机、数据库垄断,在国内大中型银行中率先实现核心业务系统分布式架构转型,并在此基础上率先实现银行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全栈自主可控。中信重工研制的专用高强度金属铸锻件,连续20次护航神舟飞船顺利升空,为探月工程、火星探测提供关键保障;矿井提升机、矿物磨机、智能防爆机器人等获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中信戴卡自主研发“一体化压铸”整体解决方案,通过中国最大两板式压铸机,生产出全球汽车制造行业首个重载集成铸件,推动整车制造流程变革。中信泰富特钢超大规格连铸圆坯连续5次打破世界纪录;高端轴承钢等多项产品实现国际国内“首发”,为国产大飞机、高铁、风电设备等提供关键核心部件支撑,为“深中通道”等国家重大工程架起“钢铁脊梁”。中信农业旗下隆平高科牵头承担国家多个重大种业项目,2024年自主及联合培育的81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公司实力位居全球种业前十。

2. 实施“管理上云”,赋能集团管控效能提升

中信集团业态多元,业务遍及全球约160个国家和地区,这既是我们战略上的优势,也带来了管理上的挑战。如何确保子公司经营情况“看得到、算得准、抓得住”,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中信集团将数智技术作为“解题之钥”,实施了“管理上云”行动,打造了集团级数智化管理平台——“领航平台”,在横向上覆盖总部各项管理职能,在纵向上穿透到各级子公司,通过打破“数据孤岛”,着力构建横向打通、纵向贯通的穿透式管理体系,并强化自主可控。

“领航平台”兼顾集团标准化管理要求和子公司个性化需求,让子公司之间共享应用并实现数据有效隔离,解决了多业态多法人架构下数据标准化难度大的问题,大幅提升了管理数据集中度和质量,有力支撑了精益管理和数智决策,集约建设和集中运维方式节约费用近30%,为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提升管理效能提供了有益参考。

同时,我们还对外输出数字化管理能力。中信银行自主研发的“天元司库”系统,可满足企业“账户、结算、资金、融资、供应链、境内外”管理需求,实现金融资源统筹调度、可视可控,现已推广至中国融通集团、科大讯飞等近3000家企业集团。

3. 推动“应用绽放”,激发产业转型升级动能

要将科技这一“关键变量”转化为产业蝶变升级的“最大增量”,关键在应用。中信集团牢牢牵住“应用”这个“牛鼻子”,实施“应用绽放”行动,通过培育赋能、以赛促用等方式,推动形成数字化应用创新“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促进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面对人工智能掀起的创新浪潮,中信集团于2024年启动了“人工智能+”行动,发挥场景数据丰富优势,以大模型为抓手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我们连续3年参加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举办2届中信集团“绽放杯”数字化应用大赛,促进了行业交流合作,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创新氛围。

近年来,中信集团涌现出一批示范效应强、综合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数智化应用,多项创新成果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不仅驱动自身转型升级,还形成能力外溢,带动产业链协同创新。比如,中信证券打造的自主可控一站式知识图谱平台,实现10余个技术突破和“首创”,解决了国际化风险控制难、隐蔽风险识别难等行业痛点问题,为证券行业风险防控赋能,荣获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奖一等奖。南钢集团通过打造车间级互联、敏捷柔性生产、供应链金融服务等新模式,实现数据安全高效流通与共享,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化协同,使产业链整体成本降低3%以上;该项目在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工业制造赛道第二名。

我们密切研判大模型发展趋势,自主研发了证券行业首个债券大模型应用,在商机挖掘、风险防控、效率提升方面提供一站式智能助理服务。自主研发了出版行业首个AI应用“夸父”,针对图书出版全流程提供120多个AI工具包,使样章翻译时长从平均10天缩短至10分钟,视频制作效率提升5至10倍。

4. 强化能力支撑,筑牢发展底座和安全防线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中信集团不断强化基础能力建设,为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夯实根基。一是加强数据管理。推动管理数据“入湖”并开展建模分析,支撑财务分析、非现场审计、风险防控等管理需求。5家子公司通过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DCMM)认证,其中中信建投证券获得量化管理级(四级)认证。集团共完成约650万项数据资产盘点,积极推动数据资产入表,南钢股份、中信银行分别在国内上市公司、上市银行中率先实现数据资产入表。二是守牢安全底线。建设集团网络安全运营中心,对网络安全风险实施穿透式管理,在攻防对抗中提升实战能力。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加强规范管理,保障数据安全。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中信集团科技发展呈现出“量质齐升”的良好局面。

从“量”上看,创新“家底”不断增厚。中信集团2024年科技投入总额达259亿元,投入强度连续两年超过3%。截至2024年末,集团共有科技人员2.6万名,包括“大国工匠”、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外籍专家等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建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96个,拥有院士工作站4个、博士后工作站3个;在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生物育种等领域掌握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拥有有效专利1万余项、发明专利3600余项。

从“质”上看,科技“成色”越来越足。我们有3家工厂入选世界经济论坛(WEF)全球“灯塔工厂”,分别为铝车轮行业、特钢行业和非洲大陆“首家”,有力带动了行业数智化升级。特别是今年1月,我们将中信戴卡摩洛哥工厂成功打造为非洲地区首家“灯塔工厂”,树立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典范,助力非洲新型工业化发展迈向新高度。2024年,中信集团荣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111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在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奖评比中,中信荣获包括一等奖在内的12个奖项,是获奖数量最多的金融机构。在铝制汽车零部件、特钢产品、盐湖提锂等方面,我们有4个项目入选国家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名单。

躬身实践,探寻转型路径“最优解”

我们在实践中体会,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是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在创新发展中要抓牢“一条主线”,推动“三点发力”,把握好“四对关系”。

1. 抓牢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一条主线”

推动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技术为根,价值为本。中信集团的思路是“抓两头、促中间”,“一头”抓高质量科技供给,积极开展探索性研究和原创性攻关,“另一头”抓高效率转化,加快创新成果从“试验场”走向“大市场”,“中间”促进产学研用对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

中信集团注重发挥“科技—产业—金融”循环联动优势,积极开展产学研融通创新,推动科技供给和产业需求“双向奔赴”。我们与中国农科院、清华大学、鹏城实验室、百度、抖音等领先机构合作,取得了一系列务实成果。今年3月,中信集团在香港成立了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中心,并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设立了人工智能数智创新联合实验室,双方将聚焦工业智能、具身智能、金融科技等领域开展联合攻关。

2. 推动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三点发力”

理念创新是内核。我们树牢“思路决定出路”“公司也是产品”“无数字化不工作”理念,主动走出舒适区、迎接新挑战,对标世界一流,积极破除传统业务、传统经验带来的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紧盯未来技术和商业趋势,提升专业能力、推进创新实践,保持企业活力。

模式创新是关键。在“管理上云”行动中,我们创新探索出集团与子公司“同题共答、共建共享”的工作模式,以联合项目组形式一体化推进管理应用建设,在集团上下共享资源、能力和服务,打破了过去分散建设的局面,实现集约化管理。我们按照“最大化复用、最小化开发”模式,在集团内推广复用示范应用,减少“重复造轮子”,提升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

机制创新是保障。我们建立了一体化决策管理机制,成立集团科技创新委员会和数字化委员会,加强创新工作高效统筹;设立科技专家委员会和科学技术协会,借助内外部智力资源协同创新。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将科技创新投入、成果等指标纳入子公司年度经营绩效考核,设立集团年度科技创新奖和数智化转型奖,对优秀团队进行专项表彰奖励。完善人才引育机制,将人才视为创新的根基,实施科技人才“星河”行动,选拔培养若干名首席科学家、高级专家和青年科技创新英才,并加快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

3. 注重转型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把握好“四对关系”

打造科技型卓越企业集团是对经营理念、管理流程、商业模式的重塑,必须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一是把握好整体统筹与局部先行的关系。集团层面做好统筹谋划,定标准、立规则、明边界,在基础设施、通用能力方面一体推进;鼓励实力较强、条件成熟的单位局部先行,采取“揭榜挂帅”“举手制”等方式,打造试点示范,“以点带面”实现突破。二是把握好短期突破与久久为功的关系。既要集中力量打好项目短期攻坚战,紧跟技术迭代周期实现“速赢”,也要做好长期规划,在基础设施、数据、安全等打基础利长远的领域坚定持续投入。三是把握好自主可控与外部引进的关系。既要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自主可控,也要巧借“外脑外力”,通过高水平对外合作、技术引进等方式提升创新能级。四是把握好创新发展与安全保障的关系。在前沿技术探索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新技术往往存在缺陷、蕴含未知风险,必须深入研判、做好预案、稳妥推进。但也不能“因噎废食”,为了追求安全而放弃发展,须知不发展才是最大的不安全。

向“新”而行,拓展转型升级“新空间”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之年。中信集团将扛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责任,进一步深化科技管理机制改革,加强创新资源统筹,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争做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

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们将以“磐石”行动为抓手,着力打造以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为龙头、4个集团级科技创新中心为中坚、N个领域级研发中心为基础的“2+4+N”创新平台集群,大力推进原创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技术应用研究,构建中信特色战略科技创新体系,为集团金融“强核”、实业“星链”工程提供坚实支撑,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携手产学研机构面向产业需求共同凝练科技问题,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协同培养科技人才,合力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我们将主动融入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大局,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科技等新技术同产业深度融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以诊断对标为抓手健全数字化工作体系,运用数智技术进一步提升科学管理和决策水平,聚焦通用环节和共性需求加强示范应用推广,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纵深推进“人工智能+”行动,结合自身特色优势积极探索行业大模型研发,深化智能应用创新,在客户服务、产品研发、风险防控等方面创造更大价值。适度超前布局数字基础设施,筑牢数据基础和安全防线,支撑数字化转型行稳致远。

此外,我们将发挥金融全牌照优势,依托以股权投资为主、“股贷债保”联动的金融服务支撑体系,一如既往为科创企业提供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我们愿与各方合作伙伴共建“政产学研用金”大生态圈,加速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创新技术层出不穷,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愈加凸显。中信集团将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型卓越企业集团,为科技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此文刊发于《金融电子化》2025年6月上半月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玩具店主售卖水弹枪一审被判非法... 玩具店主售卖水弹枪一审被判非法买卖枪支罪,这一判决引发广泛关注。水弹枪外观形似真枪,虽发射的是水弹,...
俄海军副总司令阵亡,普京发声 近日,俄海军遭遇重大损失,其副总司令不幸阵亡。这一消息如重磅炸弹,在俄罗斯军事界乃至国际上都引起了强...
数码博主测评:百元档音质天花板... 最近收到粉丝私信,让推荐一款适合学生党/通勤族的性价比耳机。刚好拿到瓷音未来新品Mars 2i,这款...
中方对34家欧盟白兰地生产商给... 中方此次对 34 家欧盟白兰地生产商给予反倾销税豁免,这一举措可谓意义重大。这意味着这些欧盟白兰地生...
美财长:穷人不傻,他们可以找份... 美财长声称“穷人不傻,他们可以找份好工作,摆脱对医疗补助的依赖”。然而,这一观点忽视了现实的复杂性。...
就业这道题,黄河科技学院这样解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毕业生包智勇,入职深圳某科技公司;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侯帅,加盟广东互通科技有限...
地铁4号线北段即将开通 揭秘列... 天津地铁4号线北段即将开通运营,在4号线北段小街停车场内,一列列升级后的新车整装待发。与目前投入运营...
乘用车制动系统新规发布 加入“... 记者今天(7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将...
上海帕圣取得胶囊机的棒落料装置... 金融界2025年7月7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上海帕圣制药设备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胶囊机的...
延庆上演机器人“大战”!京津冀... 7月5日至6日,延庆区科协“科普向未来——多彩科普”系列活动——第三届京津冀青少年机器人交流活动在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