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科大抢人成功,美国留学神话彻底打破
创始人
2025-07-06 05:41:27
0

港科大近年来在全球高等教育领域崭露头角,其抢人成功的案例成为焦点。以往美国留学常被视为学术追求的巅峰,然而港科大的崛起彻底打破了这一神话。港科大以卓越的师资、先进的科研设施和国际化的教育环境吸引了众多优秀学子。它提供了与世界顶尖高校相媲美的学术资源和发展机会,让学生在本土就能享受到国际化的教育体验。众多原本倾向于赴美留学的学生纷纷被港科大的魅力所折服,选择留在香港追求学业,这不仅彰显了港科大的实力,也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打破了美国留学的绝对垄断地位。


前段时间,香港科技大学首先宣布愿意接收哈佛大学受签证影响的学生转学。

当时舆论场上还是一片群嘲,有人鄙视港科大蹭热度,也有人认为港科大不配,总之绝大部分人都觉得这不过是一场作秀,认为哈佛大学学生根本不会来。

放在过去,这可能是个笑谈,但今时今日美国高等教育界的风波中,还有什么事是不能发生的呢?

果然,距离公告发布10多天后,港科大宣布喜讯:已录取两位哈佛转校生!

图片

抢人被嘲高攀

港科大逆风翻盘

在很多人看来,港科大这一步棋就像是一场豪赌,赌赢了,吸引到哈佛人才的加入,那么学校迅速拉近与世界顶尖名校的距离。

但是赌输了,没有哈佛学生愿意来,那么港科大就落得个尴尬处境。

其实在5月底6月初的时候,港科大就公开表示,已经有数十名哈佛大学学生前来咨询。

短短十天时间,港科大就高调宣布:已经向两位受美国政策影响的哈佛大学研究生发出录取通知。

图源:财新社

这波操作和港校乃至香港地区抢人的风格一以贯通,简直是赢在起跑线上。

除了港科大,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岭南大学等多所本地高校也相继表态,将为受影响的在美留学生提供多项支援政策,包括专属转学通道、短期或长期课程安排、奖学金资助等。

据文汇报报道,多所学校近期已经陆续收到大量相关咨询。

香港特区政府也迅速发声,表示将全力支持本地高校的接收工作,强调香港作为“国际教育枢纽”的角色,正是要在全球局势动荡之际,为优秀学子提供公平、安全、开放的学习环境。

行政长官李家超更指出,如果实际需求增长,不排除重新评估现有的非本地生招生上限。

当然,从目前数据来看,真正决定转校回港的哈佛学生依然是少数。

据香港媒体报道,目前在哈佛就读的香港学生大约有30至40人,整体学习生活并没有受到明显影响,但他们普遍对未来就业及毕业前景表示担忧。

图源:香港科技大学

澳门高校也快速做出回应,澳门教育及青年发展局表示,将密切关注相关动向,并鼓励本地高校为受影响学生开通绿色通道,保障其继续学业的权利。

教青局也表示,已经主动联系在哈佛就读的澳门学生,随时提供必要的咨询和协助。

这一波“接收哈佛转学生”的行动,从亚洲迅速扩散至欧洲。

东京大学校长藤井辉夫表示,东京大学将采取临时接纳政策,并考虑将哈佛大学学生的学分转入东大的学分体系。

东北大学、京都大学等学校也表示,将为受影响的哈佛留学生提供接纳机会。

随后欧洲抢人行动更加激进,德国文化和媒体国务部长沃尔弗拉姆·魏默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提出一个大胆构想:

邀请哈佛大学在德国建立“流亡校园Exil-Campus”,为那些被美国政策拒之门外的哈佛学子以及其他可能受波及的美国顶尖大学学生,提供一个继续学业的新家园。

人才连连出走

美国焦虑坏了

虽然哈佛是顶级学术殿堂,但是这几个月的风吹草动,已经让哈佛offer成为大家心中的“不定时炸弹”。

《FT中文网》曾采访一位中国准留学生Miranda。她刚刚收到了哈佛某硕士项目的录取通知,幸运的是,在禁招政策发布前三天,她就拿到了签证。

但是当她看到哈佛被禁止招收国际学生的新闻后,马上放弃了哈佛,迅速接受了另一所藤校的offer,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她还提到,目前绝大部分哈佛的中国学生和自己一样,有的正在通过邮件联系手上收到和哈佛同级别学校的offer,她的一位同学第一时间就接受了斯坦福大学的offer。

图源:网络

还有一部分学生担心美国其他藤校会被特朗普政府“一刀切”,于是转而联系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她表示,如果港科大愿意把自己的哈佛硕士转成直博(本科毕业后直接读博士学位),她也会认真考虑。

人才连连出走,美国学术界急了,特朗普也焦虑了。

《自然》杂志指出,自特朗普重新登上政治舞台以来,中国和欧洲学者申请美国研究生与博士后的数量骤降,接近停滞。

而美国本土博士生和博士后也开始出走,大批申请欧洲、亚洲、澳洲的研究职位。

《经济学人》一篇文章提到,博士招生平台FindAPhD数据显示,2025年4月,美国博士项目的搜索量同比暴跌40%,来自欧洲的潜在生源兴趣更是腰斩。

另一数据平台Studyportals也指出,美国本土博士项目对本国学生的吸引力正在减弱。

图源:Nature

多名美国顶尖科学家警告称,特朗普政府对于美国科学界的这波操作,引发严重人才流失,已经危及美国长期以来的科研模式和其在相关领域的领先地位。

或许是感受到这一压力,特朗普政府近期释放出罕见的积极信号。就在不久前,特朗普强调,美国欢迎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并表示中美合作对全球发展至关重要。

图源:中国新闻周刊

看起来,留美的希望重燃,但赴美留学家庭的信心已经动摇。

跌出前三

美国留学神话动摇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日前发布了《2025中国出国留学蓝皮书》,首次从安全性、学术环境、留学成本、就业支持等多维度对全球留学目的地进行综合评分。

结果令人意外:美国跌出前三,仅位列第四。

排名前十的留学目的地分别为:英国、新加坡、加拿大、美国、德国、瑞士、澳大利亚、丹麦、荷兰、日本。

从榜单可以看出,今年的留学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英国稳坐榜首,新加坡强势逆袭,而美国作为曾经的留学优先项,开始动力不足,尽显疲态。

虽然美国依旧是中国留学生的首选地之一,2025年预计将接收约22万中国学生,但增速已经明显放缓,仅为5%。

图源:小红书

蓝皮书指出,理工、计算机等STEM方向,留美变得越来越不确定。签证拒签率一年内增长了27%,连带OPT实习审查也拉长至半年以上。

虽然美国高等教育在全球学术排名中保持领先,但现实环境却让不少学生望而却步。

数据显示,33%的中国留学生曾经历过种族歧视事件,而校园安全满意度跌至有史以来最低。留学生的安全感,越来越低。

更重要的是,美国留学花的钱越来越多,却很难看到回报。烧钱留学是否还值得,成了很多家庭的心结。

多个指标显示,美国留学正面临多重挑战,英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地就成为留学家庭的新选择。

蓝皮书还指出一股不容忽视的新趋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吸引力大幅提升。

例如伊朗、越南、厄瓜多尔等国家,以低廉的学费、务实的课程设置、宽松的签证政策快速吸引大家注意。

特别是伊朗德黑兰大学因文化和语言优势,申请量同比增长30%,逐渐从冷门小众变成留学黑马。

图源:伊朗德黑兰大学

除了目的地选择多元化,留学形式也越来越灵活。

蓝皮书显示,越来越多家庭选择1至3个月的短期游学、企业实习与学术项目,将其视为正式留学前的预演。

85%的学生用短期游学判断是否适应目标国家;30%的学生通过短期项目直接获得实习机会。

全球教育格局正在重塑,曾经的留美首选被现实打击,而多元化的留学选择、灵活的留学安排,正在成为中国留学家庭的新共识。

未来,不再是所有人盲目赴美,更多的是根据自身需求,走向更适合自己的留学目的地。

美国高等教育界的风起云涌,或许正好为中国家庭提供了一个重新思考留学意义的契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青岛大学凌晨发声明回应宿管在值... 青岛大学凌晨发布声明,就宿管在值班室离世一事作出回应。声明中表达了对宿管离世的痛惜与哀悼,强调学校对...
14项任务持续促进家政服务业提... 今天(7日),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发布《2025年家政兴农行动工作方案》,从四方面提出了1...
《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出...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
网络水军“黑生意”,充斥小红书... 记者接到消费者反映,他们在网络平台上吐槽某商品不好用的差评帖,莫名其妙就消失了。并且发现在好多直播电...
DIY散热系统助力英伟达GTX... IT之家 7 月 6 日消息,近日,一位热衷于超频和 BIOS 调校的爱好者 TrashBench,...
太逗了,菲律宾劝中国放弃核武器 太逗了,近日竟有菲律宾“劝”中国放弃核武器。这简直是个天大的笑话。中国一直坚定奉行自卫防御的核战略,...
高温与降雨并存!台风“丹娜丝”... 刚刚过去的周末,河南再次被高温热浪牢牢“掌控”。7月6日,我省部分地区气温甚至冲破43℃,刷新了本轮...
看!未来宇宙 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馆、天枢寰宇(北京)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Project X:星际友好计划》航...
中国隐身机新王牌:歼-20雷达... 歼 -20 作为中国隐身机的新王牌,其性能令人瞩目。据悉,歼 -20 的雷达探测距离可达 1000 ...
意法半导体申请电子设备专利,存... 金融界2025年7月5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意法半导体国际公司申请一项名为“电子设备”的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