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丁洋涛】 丢件仍是同城即时配送行业(又称跑腿行业)难以根治的难题。6月初,某跑腿平台在郑州发生了一起价值13万元手机的被盗案,曾引起国内公众广泛关注。该案虽被警方成功破获,但跑腿公司的漏洞是否堵住了?
过往一个月,大河财立方记者对该行业深入走访发现,丢件问题不仅高频,且存在系统性漏洞。这背后,不仅有防盗硬件的缺失、对配送员工作规范监控力度的不足,更有平台对安全责任的推诿与“套路”。
“消失的13万元手机”破案 暴露跑腿业丢件漏洞
郑州13万元手机丢件案在一周内被警方破获,暴露跑腿行业背后漏洞。
6月3日,郑州的宗先生用跑腿送13万元的苹果产品,接单跑男在中途告知,发生“半路被盗”。此后一周,郑州警方顺利破案。
这并非孤例。
近年来,随着跑腿行业快速发展,社会公众对其信任度不断增强,通过跑腿服务同城传递高价值物品的现象司空见惯,如价值不菲的数码产品、金银珠宝、名贵手表等。但在看似便捷的服务背后,配送安全问题却如影随形。
大河财立方记者通过多渠道获悉,市场上主流的闪送、UU跑腿、美团、饿了么、顺丰同城、达达、货拉拉、滴滴等平台,均在国内有丢件现象发生。
例如,2024年3月,上海市静安区警方接到一位外卖骑手报警,称其配送的一份价值160元的外卖被人从外卖箱里偷走。警方调阅公共视频后,12小时内侦破此案,最终一男子因涉嫌盗窃被警方行政拘留5天。
大河财立方记者了解到,此类案例大多因配送员大意忘记锁箱导致。就如在郑州CBD一带,跑腿人员在写字楼前停下车就跑去送货,一不锁车、二不锁箱,这种现象相当常见。
此外,跑腿行业还存在配送员取货后失联现象。据新京报报道,今年5月,北京的师先生通过某外卖平台“跑腿一对一直送”服务配送一部价值12400元的手机,配送员在运输途中失联。师先生报警后,警方虽找到配送员,但对方称“无力赔偿”。最终,该平台承诺先行赔付。
资深业内人士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平台对众包骑手(企业或机构将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的骑手)的约束力较弱,在对入职跑腿人员进行简单培训、收取押金外,鲜有其他有效措施。这种松散的监管模式使新手骑手或者外来骑手违规操作的成本不高。
在上述案例中,用户在实际维权过程中困难重重。该业内人士表示:“对于一些没有保价的物品,一旦骑手带货失联,即便事实清楚,处理起来也会很棘手。有时候平台会选择‘息事宁人’代为赔付,但如果平台推卸责任,用户损失就很难挽回。”
能否从硬件安全设施上解决贵重物品被盗问题?比如,加载密码配送箱,或为跑腿人员配置全程视频监控设备。
大河财立方记者在多方采访中得到的是否定答案。
有业内人士称,未出现重大事故之前,平台难以主动做硬件安全设备更新。即便配备了诸如密码箱等硬件,骑手也不一定会按规定使用。这不仅推高综合运营成本,也不符合跑单人员多拉快跑的利益需求。骑手如配备全程视频监控,在取送货时容易拍到用户,涉嫌侵犯用户隐私。
多重因素交织:平台过度追求扩张、骑手缺乏归属感
究竟是何种原因,让同城即时配送安全问题频发?
深入剖析,不难发现,这背后有平台、骑手等多方面因素交织成的复杂原因。
从平台角度来看,部分平台在业务扩张过程中,过度追求订单量和配送效率,招募骑手积极性较高,但对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不少平台对骑手的要求是身体健康、年龄符合,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并有自己的配送工具即可。为了吸引更多人成为骑手,注册流程都会最大程度简化。即便部分平台会对骑手进行线上或线下安全培训,但多数流于形式,骑手在实际配送过程中很难完全按照培训的规范执行。
记者体验UU跑腿跑男端注册,发现完成实名认证、预约培训、电子签约、缴纳少量保证金以及购买装备等五个步骤后即可开启接单。放在行业横向对比,能做到这样的审核,已经是行业较为领先的做法。
另外,平台对寄件人、发件人信息的实名验证不够严格,且骑手取货时,对包装完好的物品难以进行安全验收,为不法分子利用平台运输违禁品、危险物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记者在体验某些即时配送平台时发现,不少骑手只是口头询问发货物品类目,几乎不会打开验视物品是否与寄件人所述一致。
业内人士表示,在骑手层面,多数骑手为兼职人员,流动性大,归属感不强,缺乏系统、专业的配送技能和安全意识培训。
贵重物品叫跑腿需审慎 平台需要重构责权、重建信用
长期以来,因配送问题引发的纠纷,平台的处理方式并不统一,责任划分也不明确,这也直接影响到骑手和用户对平台的信任。
据了解,大多数即时配送平台会在骑手签约协议中说明,平台只是提供信息发布服务的平台,与配送员没有劳动、劳务、雇佣等关系,不承担相应责任。在某些平台的骑手版说明中,甚至还写明丢件协商期间产生的赔付需由配送员个人承担。
对此,河南针石律所律师李思嘉表示,虽然平台和骑手之间并不属于传统的劳动关系,但平台对骑手有一定的管理和监督职责。平台通过收取配送费用以及从商家获得的佣金等方式盈利,应当承担相应的经营风险。但是,骑手作为直接责任人,如果故意侵占、盗窃或重大过失导致物品丢失,应承担相应的主要赔偿责任和法律责任等。
此外,记者在体验中发现,不少平台设置了保价上限,例如UU跑腿、美团跑腿等平台设置了保价金额最多不超过5000元。在达达秒送平台,对于价值较高的数码产品,平台建议保价,但设置了1600元的保价上限。
李思嘉认为:“平台提供的格式条款存在不公平性,对贵重物品建议投保但设置保额上限,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消费者责任,免除了平台自身义务,可能导致消费者在高价值物品遗失时难以获得合理赔偿,用户只能被动接受这些条款,没有协商修改的机会,应被认定为无效的格式条款。”
对于即时配送行业来说,平台必须穿透“信息中介”外壳,切实履行应有的责任,对平台骑手的技术监管需回归人性化管理,例如建立骑手信用档案、精准订单分配等。
对于用户来说,使用跑腿平台配送贵重物品时,一定要购买足额保价,留存发票、配送前物品视频,避免使用无接触放置交付,必须要当面签收。对于货值超过2万元的物品,尽可能自行配送。
同时,行业标准亟待统一,针对贵重物品配送风险,业内人士建议平台应建立分级保障机制:对高价值物品强制保价,同时优化验货流程,要求寄件人现场封装并确认物品价值。
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2024年中国即时配送行业趋势白皮书》显示,行业有望在2030年突破千亿单订单规模。行业规模高速增长背后,即时配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行业阵痛急需修复安全交付生态。当用户寄出万元珠宝、贵重手机和普通文件一样轻松时,即时配送才能真正跨越信任鸿沟抵达安全的终点线。
上一篇:河南谋动“三大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