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智能眼镜 让文物“活”起来
创始人
2025-07-03 14:01:49
0

■记者 任娜 通讯员 阎奕璇 徐章硕

近日,在西安外国语大学,一群学子打破常规界限,敢于跨越学科的边界,自主研发出“灵境”AR智能眼镜,能够以毫秒级的速度识别文物,提供文物基本信息并播放AR动画,让文物活起来,识别准确率高达98%。

据介绍,“灵境”智能眼镜融合了“AR+AI+5G”技术,能够以毫秒级的速度识别文物,提供文物基本信息并播放AR动画,识别准确率高达98%。在语言交流方面,它支持12种主流语言及20余种小语种的实时互译,让中国文化的魅力得以穿越语言屏障,传递给所有人。

目前,“灵境”AR智能眼镜已在西安兵马俑、大雁塔等景区试点应用,成效显著。在硬件上,独特的树脂衍射光波导镜片的轻巧便携和高通骁龙XR2芯片带来的强大性能,是“灵境”智能眼镜的最大优势。内容方面,团队联合陕西考古博物馆等权威文博单位,构建了专业的学术解构数据库,为用户提供丰富且权威的文化内容。

团队负责人陈贺天向记者介绍:“市面上的很多AR眼镜都需要在特定的场域之下才能保证准确的即时翻译。而我们的翻译模型更加偏向专业领域。”团队在翻译模型的细节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同时积极地与外校合作,以弥补团队资源的不足。除了强大的翻译功能,“灵境”AR智能眼镜还具有突出的跨文化交际功能。基于学术论文和专业知识,团队自主研发了“西外智库AI模型”,从衣、食、住、行方面掌握文化差异,降低了传播中的文化“折扣”。

谈及“灵境”AR智能眼镜项目的起源,该项目的指导老师党伊玮说:“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我们通过对旅游市场的调研和观察,发现外国友人在语言翻译、文化理解等方面有实际的困难。”基于此,团队决心发挥专业优势,将语言学理论转化为实际的解决方案。作为语言专业学生,他们从实际问题出发,努力实现学术研究与现实需求的完美衔接,突破高校传统科研范式。将学术构思转化为市场产品绝非易事。该团队采取跨校合作的方案。党伊玮介绍道,“团队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顶尖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既解决了技术难题,也培养了学生的跨校沟通能力。”通过跨校合作,团队能够整合不同学校的优势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这种开放协作的模式,不仅为项目的成功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高校创新创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灵境”AR智能眼镜的诞生只是西外学子跨界探索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西安外国语大学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校内创新创业支持体系日益完善,为学生提供了孵化基地、比赛平台、大创项目等多维支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亿元!中国移动成立AI新公... 在人工智能加速渗透千行百业的当下,国内人工智能热潮持续升温,三大运营商也纷纷加码人工智能赛道,加速布...
原创 从... 《2025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91亿人...
LG Innotek全球首推C... (全球TMT2025年7月3日讯)LG Innotek于3日宣布,在世界上首次开发出了适用于移动用高...
蓝牙芯片曝重大窃听漏洞!涉及多... 德国安全公司ERNW的研究人员发现,络达(Airoha)蓝牙芯片存在三个安全漏洞,这些芯片广泛应用于...
三星Galaxy Z Fold... IT之家 7 月 3 日消息,三星 Galaxy Z Flip7 和 Galaxy Z Fold7 ...
上社公司全面绘就安全发展“三原... 近年来,阳泉市上社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将党建红、智慧蓝、生态绿融入发展肌理,在安全筑基、数智转型、民生保...
粮食取样机器人在宁波北仑口岸投... 7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海关系统代表围绕“当好让党放心...
原创 1...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 成倚贤 ●—≺ 前 言 ≻—● 中国近年来...
全球首个!中国科研团队实现离子... 中新网北京7月3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7月3日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获悉,该所自主研发的离子...
智能寻座、智能同传——看传统会...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吉宁)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浪潮中,各类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深刻改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