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数字化浪潮推动下,城市发展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各地乘“数”而上,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路径,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城市的“神经网络”,持续提升城市治理效能,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大量的实践案例不仅生动展现了各地在城市数字化治理领域的创新成果,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经验。
辽宁沈阳:打造城市安全体检“CT机”
辽宁省沈阳市通过建设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聚焦城市生命线、公共安全、生产安全、自然灾害四大板块,建成燃气、危化、建筑等多个领域安全风险“1+N”张图和大、中、小三屏联动的约40项业务功能,按照“监测—研判—预警—派单—督办—评估—通报”7个环节处置流程,实现能监测、会预警、快处置。
平台共接入各类物联感知设备约16万套,接入视频监控超11万路,整合基础地理信息图层约70个、气象信息10余类,汇聚数据总量超60亿条,全面打通部门之间城市安全风险的“信息孤岛”,实现自动对各类数据感知扫描、碰撞比对,对发现的异常信息及时跟踪分析研判、预警处置闭环管理。
此外,作为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的全国首批试点城市之一,沈阳市规划构建了“1+1+5+N”模式,即成立1个监测预警中心,建成1个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包含5个高风险领域和N个行业领域,致力于将平台打造成一部城市安全体检“CT机”,每天把城市机体扫描一遍,把风险隐患排查一遍,把办结任务复核一遍,把处置效果评估一遍,不断提升城市安全免疫力。
上海徐汇:构建“三体城市”治理系统
为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市徐汇区积极构建“三体城市”治理系统,推进全域数字化转型,破解超大城市治理难题。
该系统由“数据智能体”“智慧有机体”“价值共同体”三部分组成。“数据智能体”以数据中心、感知体系和算法工厂为核心,实现城市“可感知、会计算、能思考”;“智慧有机体”围绕民生诉求,联动发声者、响应者、处置工具,实现城市“会聆听、快响应、强执行”;“价值共同体”通过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技术赋能,强化事件中心的流程再造,实现场景体系的实战实用。
通过流程再造、数据对接,徐汇区已推出“大爱无疆”“大治无声”“大安无形”等七大场景,形成覆盖范围全、溢出效应强、多跨协同足的大场景。全区探索“三大会战”协同,“春季会战”以条线部门为主,组建战队,建成28个场景;“夏季会战”由各街镇“揭榜挂帅”上报开发意愿,最终确定13个场景;“秋季会战”则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数字治理场景。
同时,该区积极推进“云、网、数、边、端、安”建设融合,夯实算力、应用、数据、安全、工具、开发六大集约数字底座,深化数字孪生、融合通信等共性基础能力平台,实现全区“观、管、服”立体化跃升,提升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平。
山东青岛:“数实融合”助推智慧社区发展
山东省青岛市以西海岸新区为试点,探索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智慧社区发展长效运营新模式,通过科技赋能建设和数据驱动运营有效协同,实现社区资源置换,围绕政府和居民需求,兼顾企业长远发展,构建全方位智能化的城市服务体系,解决智慧社区发展不均衡和资金不可持续的问题。
在政务服务方面,发挥统筹统建优势。连通山东省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业务共享,共布设200余台政务直办机,居民可就近办、自助办,打通社区政务服务“最后一百米”。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联动,推出物业问题“码上办”系统,实现“问题出现在社区、解决在社区”。通过数据汇总分析,精准定位社区治理中的痛点与难点。
在智慧服务方面,发挥“数实融合”优势。通过开放运营平台,开展社区新零售、居家养老等新模式,构建便捷化的社区服务生态。通过数据分析,辅助入驻商户进行精准营销、提升收益。
此外,为推动智慧社区集约化建设,西海岸新区整合社区内外资源,通过“城市云脑”实现共享公用,减少重复投资。通过感知设备全生命周期监测,实现低能耗高效率。
(摘自国家数据局官方网站)